• 邓铎:书中自有天地人
  • 发布时间:2023-06-14 15:12 | 作者:小贝 | 来源:未知 | 浏览:
  •   邓铎,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他的书法作品、理论文章自成一派,从书法中咀嚼出人生百味,大千世界,写下了他生命中“六十余载,书中天地人”的执着与坚持。

      作为一名优秀的书法家,邓铎的艺术表达具有独特的内涵、形式和风格。他的书法风格清新自然,每一笔都具有自由灵动的韵味,不拘一格的书法笔墨展现了他强烈的个性和独具匠心的艺术追求。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书法艺术是“自由、本真、朴实、自然、民俗、高雅”,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质。

      邓铎的书法作品中,洋溢着自然、本真和和美的浓郁气息。他的书法作品,具有明快得趣的笔调,正大得体的结字,和大气磅礴章整之感,充分展现了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大美的精神追求,彰显了他文化艺术天赋的独特魅力。

      品赏邓铎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出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探究和阐述。他在书法创作中,深入探究了“经典”的精神内涵,融入不同的文化元素,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广泛性、深邃性和人文关怀,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真脉络和对现代社会的引领作用。

      邓铎的书法理论文章,同样具有独特魅力。在他的独特见解中,他将书法看作是一种文化现象,不仅仅是纯粹的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传达。他对书法的认知和理解,不仅源于对书法技术的掌握,更注重对生命、文化丶人性和天地万物的理解和认知。

      同时,他的理论文章清晰易懂,以习字为广大读者深刻理解书法艺术的突破口,从个人实践创新和文化价值传承两个方面展开,以专家与群众共享文化,交流文化所酝酿出来的深邃哲理,满足群众消费文化精神的需求。

      在他的书法艺术和理论文章中,我们能看到他既不拘泥于传统,又不脱离当代文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艺术的精华,在呈现出传统文化的同时,又以新的视角和语言阐释着当代书法的艺术价值、审美方法和沉淀深度。既有传统书法之高古之风骨,又有现代书法之新今之气韵,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深刻内涵和高广的外衍。

      邓铎,他的书法是一个精神信仰,是一个人生的实践,是艺术与生命的绝妙结合。在他的书法艺术和理论文章面前,人们相信,书法艺术将在他的身上继续创新、拓展和升华,为中国书法继承发扬创新和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未来,邓铎的书法艺术将继续走向更高层次、更深沉和更广阔的领域,成为一种永不凋零的文化和艺术资源。邓铎的才华和蕴涵,与他心灵深处的生命感悟,都将在他的笔墨中得到升华和发展,让我们期待以邓铎为代表的书法艺术的更加灿烂的明天。(梁咏翔)

    邓铎艺术简介

      邓铎,祖籍甘肃靖远,生于1945年,中国书画院院士,著名书法家。邓铎一生精于理科,研究易经,擅长书法,乐于静修,个性突出。先后在靖远、兰州两地从事学校教育和水利建设管理工作,曾任靖远师范副校长、甘肃省水利管理局党委书记。退休后继续用大量时间研究祖国易学之根——太极象术,探究古祖智慧与现代科学、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之关系,并与长子邓克田合著有《量子易》、《混沌熵论》等理论著作。现已成为当代书法界的领袖人物之一。

      邓铎先生有60余年的书法艺术经历,其书法作品不拘一格,情之所至,自然随意,个性鲜明。主要作品包括《陋室铭》、《西林题壁》、《古诗四条屏》、《将进酒》、《水惟·山不联》、《劝学诗》、《心收·眼放联》、《望江南》等。

      邓铎先生的书法艺术风格分三个时期:一是以朴素的感觉和理解追求“形术美”,持续40余年;二是以理性的认识自觉追求“形术美之上”之美,长达10余年;三是理论及实践创新时期,约10年。他的书法艺术不仅纯熟于传统中国书法表现形式,也融合了现代美学和西方学术思想,成为一种自成体系的艺术风格。

      邓铎先生曾多次参加全国书画大赛并获得多项奖项,包括2003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桔子洲”杯优秀奖、2007年纪念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8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7年纪念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发表5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一等金奖、2008年奥运有我全国书画作品巡回展览银奖、2010年纪念毛泽东《沁园春.雪》发表65周年第二届全国书画大赛金奖等。

      邓铎先生的理论著作《混沌熵论》、《量子易》丶以及正在写的巜混沌场论》和《物数同原》讨论建立大统一物理和统一场,论证展示了东西方文化文明之大成。引领了书法艺术的新思考新探索。他认为传统书法同孕育产生和滋养成长她的中华传统文化美学取向一致,而新时代的书法艺术则应该有统合之美的高古之风骨,又有分析之美的新今之气韵,成为现代新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应有内容和表达。

      邓铎先生的艺术成就和理论贡献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书法艺术的超绝魅力,他为中华文化的发扬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品欣赏

  • 收藏 | 打印
  • 相关内容